湞江區:土地流轉煥發農業生產新機
鄉村振興,產業興旺是基石。近年來,新韶鎮黨委、政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積極帶領各村(社區)黨支部,結合鄉村農業種植、地理優勢,努力探索和推動適合農村農業生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好路子。
新韶鎮陳江村位于韶關市湞江區東部。此前,由于土地分散,該村產業發展薄弱,經濟長期滯后。為突圍破局,推動鄉村產業發展,新韶鎮陳江村黨支部下足功夫,積極邀請省級農村鄉土專家進村指導,謀得出路。
在省級農村鄉土專家的指導下,新韶鎮陳江村采取了“黨建+合作社”運營模式,通過流轉土地,帶動發展糧食、菌類等種植產業,形成“一元多化”發展模式,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,盤活撂荒土地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和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,牢牢守住耕地底線。
如今,新韶鎮陳江村老嶺下村小組23戶撂荒的土地流轉成片,被打造成了新型農業示范基地。示范基地采用循環農業的模式,第一季種植赤松茸面積約100畝,每批次利潤50萬元以上;第二季種植水果玉米,利潤30萬元以上;第三季種植水稻,利潤10萬元。同時,第二、三季還可以產出1000斤秸稈和300斤谷殼用于赤松茸種植。該模式不僅降低了成本,還解決了燃燒秸稈對環境帶來的污染。
“剛來陳江的時候,百業待興?,F在不一樣啦,人居環境煥然一新,土地流轉化零為整,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,村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?!毙律劓傟惤宓谝粫浿x新榮熱情地說。村黨支部為農戶算過一筆收益賬:以10畝地為例,通常情況下,農戶自己耕種糧食的收益大概是1.2萬元;而土地流轉后,流轉費收入0.5萬元,務工收入在2萬元以上,與自己種地相比,收入增加了1倍多。同時,還能將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,或從事二、三產業,或就近在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務工,初步實現“農民向農工”的轉變。
“以前外出務工,土地就荒了?,F在將土地流轉出去,土地有人打理了,自己的收入變高了?!边@是陳江村村民的普遍心聲。